艷火

Jun 13,2021Kitty Wong
Like a Flame

網上曾經流傳以下這段文字,他們都說這是梵高寫的:

「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團火,路過的人只看到煙。但總有一個人,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團火,然後走過來,陪我一起。我帶着我的熱情,我的冷漠,我的狂暴,我的溫和,以及對愛情毫無理由的相信,走的上氣不接下氣。我結結巴巴對她說:你叫什麼名字。從你叫什麼名字開始,後來,有了一切。」

去年有一部關於梵高的動畫,但我一直沒有看,對於模仿梵高筆觸畫畫然後再加上電腦特效變成電影這個構思,坦白說我是有點抗拒。然而愛畫畫的朋友前兩天看了《At Eternity’s Gate》覺得很感動,我想這次真的要認真看一下。

「你知道嗎,連梵高所畫的畫當時也得不到別人的欣賞,覺得他不懂藝術,覺得他筆下的東西跟現實不一樣,比現實的要醜,甚至連神父都這麼說。」

某程度上,我是因為她這句話而跑去看這部電影的,但這部電影無論如何都值得看。我們都知道梵高畫了鮮豔的向日葵,然而我們不知道他當時所看到的只是一堆凋零的花;坐在一棵枯毀的大樹前,他選擇只畫樹根;看著漆黑一片的夜空,他塗上了鮮藍色。他總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世界的美。

是枝裕和導演曾經說過:「我並不喜歡主角克服弱點、保護家庭及拯救世界這類的情節,反而很想描寫英雄不存在、只有平凡人生活的、有點髒汙的世界突然展現的美麗瞬間。」讀完這句話後我一直在思索什麼是美麗的瞬間,有讀者說在我的故事中看到生活的美,為此我好感動,但我想梵高的作品紀錄的才是真正的美麗的瞬間。

朋友說這部電影讓她好心疼,梵高比神父還要信仰神,比老師懂得愛小孩,比小孩還要善良,如此美好的人畫著如此美好的畫,卻如此孤獨,活得如此淒涼。

可是,看完電影後我想,如果他一直以來過著幸福的生活,感受不到生命的孤單、痛苦、憤怒、思念,是不是也就不能透過畫作表達最艱辛的環境中的生命與希望呢?

最近一直被一位朋友的話所困擾,他是一個我一直尊重且信任的人,但我深深記得兩年前他曾說過我寫的東西雜亂無章,因此連開了這個專頁我也沒有告訴他。然而最近又回到關於寫作的話題,因為我跟他說剛才去一家公司面試時人家老闆說喜歡我寫的東西,他說他也想看一下,沒想到看完之後,他還是覺得我文筆不佳,行文不流暢,也不懂用成語。

「你的文章充滿沙石,把沙石剔除掉,不是更完美嗎?」

那天我哭了,哭並不是因為我受不起批評,相反我是在被批評的環境中長大的,第一天上幼稚園就被老師罵,小二被英文老師在班上把我的書包丟出課室,小三被同學霸凌,然後上班被老闆罵更是在所難免,但我哭是因為想不到批評我的是他,也覺得自己最看重的人竟然不明白自己好可惜,再說(我的)人生本來就不完美,不完美不是罪。

然後畫畫朋友跟我說,我是一個充滿色彩的人,不要因為一個人的一些話而選擇相信自己是灰色的。作為一個平凡人,我比梵高幸福多了,雖然感受到許多痛苦,但身邊卻有一些一直支持我的朋友,他們甚至比我自己還要欣賞自己,我沒有很期望自己的生命色彩繽紛,我只想努力活出只屬於自己的色調。

其實梵高在給弟弟的信裡只寫過第一句,英文原文是”There may be a great fire in our soul, yet no one ever comes to warm himself at it, and the passers-by see only a wisp of smoke.”

每個人所看的世界都不一樣,我告訴自己,用力感受自己所看到的,然後繼續寫自己所相信的就好了,其他的都不用管。

拿起火柴,點一根雪茄,吸一口煙,感受一絲溫暖;呼一口煙,告別一點惆悵。

點播安溥的《艷火》:



Feb 07,20210 留言Kitty Wong
Jul 09,20210 留言Kitty W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