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第二天的早上又來到點評環節,在這工作坊之前從未試過在一群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照片,能夠看到他們的即時反應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體驗,他們看到我的孩童露天拉屎照,馬上笑了出來,看到其他人好的作品,也會用不同形式表示驚嘆,不好的,也能看到他們的歪嘴、攤手的神情,自己的作品在觀眾心目中的第一印象,在這個情況下,可以說是一覽無遺。
終於到了我最喜歡的那張「石頭與鵝」,以為來自保加利亞個性比較拘謹的同學指著螢幕問我「那是石頭嗎?」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,當笑話被道破,就不好笑了。老師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玩笑,而且非常簡單,他仔細地盯著這張照片看,「可是」他說,「你對焦了在錯的地方」。他說焦點應落在後面小鴨身上,我如夢初醒——他從這張照片看到我當時拍照的情境,更看到了超出我想像的更完整、更富趣味的故事。
我當天的「功課」大部分似乎都不錯,不好的就是不夠近,也就失去了張力,他當天也分享了一些關於構圖的建議,我意識到成就一張佳作,需要在剎那間掌握對焦、構圖、光圈、快門,實在是非常困難,正正因為他的嚴謹和認真,我也更希望挑戰自己,在當天拍到更細緻的照片。
有些同學已經開始厭倦了這個旅遊城市,希望到附近的古城走走,對我來說這個想法有點消極,難道拍不到好照片就真的跟那個地方有關嗎?難道就不能想辦法把困難征服?當天我走了跟前一天差不多了路線,但我並沒再遇到餵石頭的人或活蹦亂跳的小孩,我似乎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東西,但它們似乎都不夠有趣,又或我的構圖不足以呈現當中的矛盾,就像一位收穫比預期少的漁夫,失望地回去。
這些連我自己都不能夠滿足的照片,當然也滿足不了大師,但接受批評也是學習的一部分,第三天從他對其他同學的點評中,我發現除了幽默外,他也注重一張照片的神秘感,在那些我覺得不甚有趣的照片中,他似乎比較喜歡這兩張,除了因為它們帶出了一些故事,也似乎是因為它們並沒有訴說出一個完整的故事,這種耐人尋味的感覺,也可以引人入勝。
同時他也分享了一些技術性的建議,比如在日光環境下光圈與小越好,而當然快門則越快越好,一直以來我都十分依賴相機的自動功能,此刻我深深意識到自己對相機的了解極少,而如果想認認真真拍照,就必須認認真真掌握基本功。而令我深深震撼的,是他對攝影的偏執和堅持,從他與我們分享的contact sheet中,我們看到一張經典照片從無到有的經過,原來他跟大部分人一樣,需要透過反覆實驗、調整才能捕捉到最好的一刻;而他跟大部分人不一樣的,是他的鍥而不捨,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有趣的場景可一不可再,所以他也因而更用力地抓緊那個瞬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