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(不是)花樣年華》 第七回 難堪的相對

Apr 13,2023Kitty Wong
(Not Quite) In the Mood for Love #7 'A Quiet Disconnection'

回港後我們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繫,我每天都在思索我們之間到底怎麼了。

《花樣年華》是我們最喜歡的電影,剛認識他的時候他說因為他是半個上海人,潘迪華的上海話讓他覺得很親切,我說我也是,半個。

有一次他問:「周慕雲是為了報復才勾引蘇麗珍嗎?」我不喜歡這個說法。「但他的眼神有點怪怪的,而且不然他的秘密是什麼?」這樣蘇太可憐了吧。

關於兩位主人公的心境,我們每次看完都有新的想法與理解,我們的理解不一定正確(正確即合乎作者的意願,當然如果你信奉作者已死論,就不必在乎作者的想法),畢竟我們沒有經歷過如此複雜的愛情。直到後來才發現,我們某程度上也算把《花》演了一遍,只是我們沒有「演」,那是我們真正的人生。

記得跟他一起坐飛機時,我睡著了,醒來時發現自己的頭靠在他的肩膀上,身上蓋著他的襯衫。我一動不動,透過半瞇半開的眼看他小心翼翼的動靜。

「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
她一直羞低着頭
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
他沒有勇氣接近
她調轉身,走了」

記得有一晚我們在民宿看《親切的金子》(是的我們就是重口味),看完後他說:「從這個角度看你很像張曼玉。」(我沒有看過自己的側臉,只知道正面沒有很像張曼玉)我問他我像美的張曼玉還是不美的張曼玉。「這個世界沒有不美的張曼玉。」那是他唯一一次對我不耐煩。

那是我聽過最浪漫的話,但我並沒有以同樣浪漫的話回應,反而選擇裝傻。我想我們不是沒給對方機會,但是就是差那麼一點勇氣。

《花》是一個關於四個人的故事,我們之間也有她和他。

在他臉書找出那位女生不難,看過幾張他們的合照,她是真的很美。然而他從來沒提起過她,就像我們也從來沒有談及我的前度一樣,即使大學生的圈子是那麼小,即使他跟他是臉書上的朋友,即使他也喜歡他分享的那些歌。

我們以為那段旅程可以讓自己放下她和他,但就在那決定性瞬間發現其實還沒有。再說我們本來就是因為放不下前度而喜歡上那首《One More Time, One More Chance》而展開對話的,因為放不下而開始的感情,註定也會因為放不下而結束。

「如果多一張船票,你願不願意跟我一起走?」這是《花》電影原聲帶的開首,我還記得那年推出紀念版黑膠唱片,他在發行那天就去了買,還說要幫我買一張。那夜他迫不及待地把它放上唱盤播放,他說他從這一句開始就一直哭到尾。

我們一直以為如果蘇麗珍願意跟他走,故事就會不一樣,現在終於發現,即使勉強有出走的勇氣,在不適合的時間點,還是不可能有美滿的結局。這大概是王家衛跟我們開的玩笑。

「即使今天不發生,明天也要發生,關鍵問題是不能說服她。至於為什麼不能說服她,是因為我不能說服自己。」
——《國境之南 太陽之西》,村上春樹

《花》上映的時候我還小,最近才得知梁朝偉跟張曼玉因為這部電影也喜歡上了對方,曖昧多年但是沒有開花結果。有一次記者問梁朝偉有沒有一點時間是他最想停留的,他說是他三十八歲的那個時候,因為那時他在拍《花》。

今天分享他最愛的日文歌,Spitz的Robinson,歌詞的中文翻譯雖然有點彆扭,但隱約能意會到那是對一個夏天兩人漫遊的懷念,我想那也是我最想停留的歲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