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大同與《女人香》

May 04,2025Kitty Wong
Khalil Fong, and ‘Scent of a Woman’
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方大同,還有《女人香》。

方大同離開已兩個多月。這段日子,我每天通勤時都聽著他的歌。他的離去,讓許多人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哀傷,夾雜著可惜與遺憾——才四十一歲,那麼有才華、又那麼善良的人,就這樣驟然離開了。

我最常聽方大同的時期,大概是十五、六歲那幾年,《橙月》裡的每一首歌至今仍記得歌詞。然而,我卻不記得自己為什麼後來沒再追他的《15》與《JTW》,可能是那時迷上了英倫搖滾吧。現在回想起來,心裡甚至有些愧疚。

而今,我的年紀剛好是那時的兩倍,又回到了天天聽方大同的日子。除了那些熟悉的情歌裡的詩意與深情,我還聽見了他對音樂的熱愛(如《聽》)、他的幽默感,還有他的哲思。

他最後一張專輯《夢想家》,彷彿是他對生命、創作與愛情的喃喃低語。音樂輕盈,但情感與內容卻深沉。當然,隨著他的離開,聽者的心情也不免變得更加沉重。

那麼,方大同與電影《女人香》又有什麼關聯呢?

在《夢想家》中,有兩首以電影為靈感的歌曲,一首是《GF》,關於《教父》,另一首是《Tango》,據說是他重看《女人香》後所寫的。(看來他真的很喜歡Al Pacino!)

幾個月前我也重看了《女人香》,對我來說那是阿爾柏仙奴最有魅力的作品,飾演一名生無可戀的失明退役軍人,卻在與少年的相處中找到活下來的勇氣。故事簡單動人且充滿張力。

方大同的《Tango》是一首畫面感極強的歌曲,前奏一下,就像穿越進老電影的場景。彷彿阿爾·帕西諾正站在你面前,輕輕聞著身旁女孩的香水味,然後邀她共舞——不徐不疾、風度翩翩地,在看不見的情況下,完成最美麗的探戈。

說到哲思,就不能不提《誰知愛是什麼》:
「誰知愛是什麼? 如何解讀她?
她是一顆種子,也是一朵花。
天塌下來,膽小鬼們都不怕,
愛呀,就是那麼的偉大。」

還有《才二十三》:
「青春是一個夢,
人生如一陣春風,
不經意地飄過,
境界驀然遼闊。」

不複雜也不難唱,卻參透了生命與愛情的本質。

最近與朋友聊天,他問我為什麼最近都沒寫電影。我說,最近都在看老電影啊,總覺得新片總少了些什麼,音樂亦然。而《夢想家》是少數仍讓人感受到誠意與創意的新作品。

Mitch Albom 在《Have a Little Faith》中寫道,“The second death is being forgotten.” 一個人真正的死亡,是當這個世界不再記得他。我始終相信,只要還有人聽著方大同的音樂、被他的旋律感動,那麼他就還活在我們的記憶裡、心裡。他的作品不只是流行音樂,更是能穿越時間、留下痕跡的生命記號。

聆聽專輯: